找到相关内容324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心镜”考

    《正》)卷1第766页上)  有部的总结性论书《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》卷22《杂蕴第一中智纳息》中则说:  烦恼未断,故心有随眠。圣道现前,烦恼断故,  心无随眠。此心虽有随眠、无随眠时异,而性是一。 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95463950.html
  • 李叔同著述系年(二)

    北风书屋出版《弘一大师文钞》。  佛学丛刊序 一九三六年六月作于厦门鼓浪屿日光岩,收一九四六年李芳远编上海北风书屋出版《弘一大师文钞》 。  大乘阿毗达摩杂集论序 一九三六年七月作于厦门鼓浪屿日光...

    秦启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80466051.html
  • 张文江老师讲《天台宗与“五时判教”》

      【梵语俱舍,华言藏,谓有包含摄持之义。经藏,梵语音译修多罗或素怛缆藏;律藏,梵语音译毗尼或毗奈耶律;论藏,梵语音译阿毗昙、毗昙或阿毗达摩藏。经说定学,律说戒学,论说慧学。】  从三藏上看,三传各自...金刚经》讲“空”,并未讲“性”;闻经“见性”,这是慧能的禅宗思想,参见第二十页注释二。张老师讲的时候说,东土前五祖所持经皆有变化:达摩持《楞伽经》,以此经授慧可,并云:“我观汉地,唯有此经,仁者依行,...

    张文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4966230.html
  • 印顺法师对“大乘教团起源”之考辨

    众生活,是与经说不符的。并列举如下数点,说明“十善”通于在家出家:  1对十善的“离淫欲”,《阿毗达摩集异门足论》有“离欲邪行”(在家的不邪淫)与“离非梵行”(出家的不淫)二说,可见十善通于出家。而《...

    清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42267021.html
  • 影响帝国命运的僧人——探寻玄奘的精神家园

    经院哲学。这宗所依的经论称为六经十一论。六经就是楞伽、阿毗达摩、华严、密严、解深密、如来出现功德庄严经等。十一论是瑜伽师地、显扬、庄严、辨中丑、五蕴、杂集、摄大乘、百法明门、分别瑜伽、二十唯译、成唯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2568216.html
  • 文殊信仰的兴起和流布

    谓舍利子、没特伽罗子、布剌拿梅呾丽衍尼弗咀罗、邬波厘、阿难陀、罗怙罗、曼殊室利诸菩萨牢堵波等。每岁三长及月六斋,僧徒相竞,率其同好,赍持供具,多营奇玩,随其所宗,而致像设。阿毗达摩众供养舍利子,习定之徒...事白佛。佛言:‘大王,善哉!妙意。可画一铺佛像,送与彼王。其画像法,先画像已,于其像下书三皈依,云我从今日乃至命存,归依佛陀两足中尊,归依达摩离欲中尊,归依僧伽诸众中尊。次书五学处:一不杀生,二不偷盗,...

    文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5168411.html
  • 玄奘的佛经翻译与玉华寺

    所译的佛经约占隋唐译经总数2471卷的53%,他的译经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种:  (一)毗昙部,有阿毗达摩集异门足论、法蕴足论、识身足论、发智论、大毗婆娑论、人阿毗达摩论、俱舍论等等约385卷。 ...

    黄心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3469550.html
  • 玄奘法师与部派佛教

    二十余所,僧徒千余人,并多习大乘部法。法师在此国遇二僧,名苏部底和苏利耶,乃善解大众部三藏,法师于是停此数月,学大众部《根本阿毗达摩》等论,彼亦依法师学大乘诸论,互相得益。   (十)达罗毗荼国(Dravida今Coujecvueram)   此地乃达摩波罗(护法)菩萨本生之处,出家后专精正法,究通诸部,闲于著述,及造《声明》、《杂论》25000颂,又译《广百论》、《唯识论》及《因明》等数十部,并...

    高永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4269559.html
  • 以唯识理论来试解梵文写本的疑难之处

    MEDITATION,以及Adam 2006: 71-90,特别是71和75-77。 这些出自巴利三藏到阿毗达摩的解释一般在“通常意义上的禅定”和“渐修”之间左右。 [6] 这两个名字的汉译采用了义净在《...

    刘 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62173474.html
  • 论阿赖耶识建立中的两种意趣

    》并不是如《阿毗达摩大乘经》的意趣平等安立染净二分种子,而是以杂染品法种子安立阿赖耶识三相,“谓即如是一切种子阿赖耶识,于一切时与彼杂染品类诸法现前为因”[19];并进而论述阿赖耶识与诸杂染品法种子...

    刘鹿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3773531.html